折竹碎玉 第12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班漪娓娓道来:“我休沐那日原想去的,奈何家中有事,眼下便想假公济私,借一借公主的光。”
    无论什么话,班大家总能说得周全、妥帖。
    萧窈知她一番好意,叫青禾去吩咐人备车马,又向翠微道:“你也同去。来建邺这么些时日,还没好好看过此处的风景呢。”
    学宫建在苍霞山下,毗邻桃溪。
    宣帝在时,曾下旨在此筑学宫、立太学,费了不少物力人力,但最后也就是个勉强还能唬人的空架子。
    后来历经战乱,世家子弟们就更是连样子都不装了,此处便彻底败落。
    而如今,学宫的门庭已经重修妥当。
    高悬的匾额字迹苍劲,犹如铁画银钩,入木三分,是哪怕不通书法的人也能看出来的好。
    凑热闹的人大都赶在前几日来过,今日竟不多。
    倒是陆续有仆役进出,小心翼翼地将不知何处移栽来的梅花搬入学宫,用以点缀布置。
    萧窈原以为,班漪的“看匾额”只是托辞,却不料她竟真就这么一动不动地看了许久,也不知是想起什么,神色悲喜难辨。
    班漪待人接物从来都是游刃有余,少有如现在这般,情绪外露之时。
    萧窈便没出声打扰。
    最后还是班漪回过神,眼睫微颤,同她道:“是我失态,见笑了。”
    萧窈连忙摇了摇头。
    她虽没开口问,但眼中的好奇却是毫无遮掩的。
    “只是想起,从前在居士那里受教的日子。”班漪轻笑了声,似是自嘲,又似是怅然,“我那时时常想,若自己是男子就好了……”
    可她不是。
    所以哪怕涉猎经史子集,学识远胜这世上大多男子,到了年纪,却还是要回到闺中去绣她的嫁衣,去嫁人。
    这些年她教过不少女郎,讲得最多的便是“德容言功”,讲到自己都厌烦不已,可又能如何呢?
    她顶着班氏女苦心经营多年的贤名,不能行差踏错。
    萧窈似懂非懂地听着,她不大会宽慰人,正犹豫着该怎么开口,却听到身后传来笑语声。
    循声看去,不远处停
    着几辆华盖香车。
    衣着锦绣,面容娇艳的两位女郎下了车,被周遭的侍女簇拥而来。
    班漪已收敛了情绪,只看一眼便认出来人的身份,同萧窈轻声道:“穿鹤氅的是谢家六娘子,盈初;白狐裘的是陆家三娘子,西菱。”
    萧窈这些日子的族谱并没白背。班漪才提及身份,她已经从脑海里将两人的名姓、出身都翻了出来。
    这两位女郎都认得班漪,反应却各不相同。
    谢六娘子似是有些腼腆,只是含笑见了一礼。
    陆三娘子却显然更外向些,上前笑道:“不意夫人竟也来此,真是巧遇!”
    目光流转,落在了萧窈身上,试探着问:“这位女郎是……”
    班漪微微一笑:“我私心想来看看学宫匾额,便邀了公主同行。”
    士族皆知重光帝请了班大家入宫,教授公主。
    陆西菱一见她身侧这从未见过年轻貌美的女郎,便已经猜了个七八分,确准身份后,不动声色地同谢盈初换了个眼神。
    “早就听闻公主来了建邺,只是无缘碰面。今日一见,果然如明珠美玉,气度高华。”
    萧窈实在不觉着自己与“气度高华”四个字沾边,但还记得班漪的叮嘱,客客气气地问候后,便不再多言,只摆出端庄的笑。
    班漪与她二人相熟,负责寒暄,熟稔地问起谢氏老夫人的身体。
    “祖母近来身体尚好。只是三兄为学宫之事操劳,这几日都未曾归家,她放心不下,叫我来看看,送些衣物、茶饼点心。”谢盈初轻声细语道。
    至于陆三娘子为何来,她没提,班漪心中明了,也没挑破。
    “劳累至此,实是不易。”班漪侧了侧身,“既是如此,我便不耽搁你们了,快些去吧。”
    直至一行人进了学宫,身形消失不见,萧窈仿佛还能嗅到空气中残存的熏香气息,抬手蹭了蹭鼻尖。
    班漪适时道:“王氏寿辰那日,就如方才这般,走个过场就好。”
    重光帝格外看重她头回露面的场合,班漪嘴上说着无妨,心中多少也是在意的。
    萧窈自己并没觉着如何。
    她是不常参加这种宴会,举手投足的礼仪兴许没方才谢、陆两位娘子那般赏心悦目,但并非不通人情世故。
    这宴会是为了给王老夫人祝寿,无需她多做什么,只需说两句祝词,而后安安静静当个花瓶摆件就行了。
    能有什么难的呢?
    她拢了拢大氅,漫不经心道:“好。”
    第011章
    对于即将到来的王家寿宴,重光帝特地召萧窈来叮嘱之前,先用更为实际的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看重。
    精美的衣物、头面流水似的送来朝晖殿,供萧窈挑选。
    金丝银线,珠玉琳琅。
    看得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萧窈这个年纪,也喜欢这些华服首饰,只是几日接连试下来,已然从最初的积极逐渐麻木。
    尤其是在妆台前一动不动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