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第3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来都来了,总没有现在转身就走的道理。
    萧窈随他绕到别院,在一片波光粼粼的湖边,见到了曾有过一面之缘的崔翁。
    这时节湖边垂柳尚未生出嫩芽,枝干遒劲,柳枝光秃秃的,透着几分萧落。旁人大都会移栽些应时的梅花,以作妆点,此处却全然不见。
    崔翁就这么坐在萧疏树下,看着湖中浮饵,怡然自得地钓着鱼。
    萧窈怕惊了他的鱼,声音放轻了些:“崔翁寻我来,是为了什么事?”
    崔翁朗声笑道:“公主不必拘谨,请坐。”
    萧窈看了眼空着的两张胡床,稍一犹豫,在距他远些的那张坐了。
    “公主会钓鱼吗?”
    萧窈“啊”了下,虽不明白他为何问这个,还是如实道:“不会。”
    她这样坐不住的性子,是难安安静静坐半晌,只为守着个鱼竿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上来的鱼的。
    倒是会在溪边叉鱼。
    只是想了想,并没好意思在他老人家面前提。
    “琢玉倒是擅长。他自少时起随我垂钓,每每总能钓上许多,从不落空。”崔翁话锋一转,悠悠道,“他从来如此,心无旁骛,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到极佳。”
    萧窈眼皮跳了下,不知这话怎么接,只不尴不尬地笑着。
    “我此番请公主来,是想着,你既用崔氏女的名头,我这个当家翁的总不能不闻不问。”
    萧窈听他提及崔循已隐约觉出不妙,如今更是手足无措,结结巴巴道:“是我冒昧……”
    崔翁打断了她:“不是公主的错,是琢玉的错。”
    萧窈愣了愣。
    她便是无理取闹,也说不出这样的话。
    最初是崔循借着“崔氏女”的名头,将她从王闵之死的风波中捞出来,免去许多是非;再后来是上元那夜,她又借着这个名头戏弄王旸,借崔循之手出了口恶气。
    怎么看都是她占了便宜。
    可崔翁非但半点没责怪她,反倒说起崔循的不是。
    说话间仆役通传,说是长公子来了。
    崔翁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似笑,又似叹息。
    萧窈实在应付不来这种老狐狸,避开他的视线,只看向崔循。
    可崔循的目光半点没在她身上停留,向崔翁行礼道:“祖父若有什么吩咐,还是知会我吧。”
    崔翁徐徐道:“前几日,你姑母来此哭了半晌,好不容易咬钩的鱼都被她哭没了。我听得心烦,却也不能不亲自过问……”
    崔循认错:“是我未能宽慰姑母,累祖父费心。”
    “她本就是个糊涂的,自寻烦恼谁也拦不得,倒怪不着你。”崔翁道,“只是公主受了委屈,该叫王旸赔礼道歉也好,罚他也罢,不该含糊揭过。”
    崔循静静听着,在崔翁的注视之下,终于开口道:“是。”
    萧窈从见到崔翁开始,懵懵懂懂至今,终于大致明白过来。
    崔翁未必在意那个嫁入王家的女儿,也不见得在意王旸这个外孙,真正令他介怀的,是崔循的行事。
    崔循不该用“崔氏女”的名头为她遮掩。
    更不该偏袒她这个外人。
    萧窈脸上的不尴不尬的笑意渐渐褪去。
    她早就知道,也曾坦然地亲口提过,崔氏看不上自己。真到此时才发觉,多少还是会不适。
    崔翁的态度称得上和蔼,并不似王家那般将蔑视摆在脸上。可专程将她请来,令她听这番话,就是一种无言的态度。
    萧窈咬着唇,看向面前开阔的湖水,缓缓舒了口气。
    她再没初时的拘谨,自顾自起身道:“忽而想起,还有旁的事情要做,就不在此叨扰了。”
    这样告辞的态度堪称生硬。
    崔翁不以为忤,起身相送:“今日实是老朽冒昧,还望公主见谅。”
    萧窈颔首:“您请留步。”
    从别院走到崔氏门外,这漫长的一段路,足够令她拂去那些烦躁的情绪,更为冷静地审视今日之事。
    她从前常不理解,崔循是如何养成如今的性情?
    拜崔翁所赐,而今终于明白了。
    她出宫时乘坐的马车旁,停着另一架马车,只一眼,萧窈就认出这是崔循常乘坐的。
    他今日着朱衣官服,不知是自宫中回来,而是将去官署。
    萧窈回头,看到了不远不近跟随在自己身后的崔循。
    她平静问道:“少卿是要入宫?”
    崔循微怔,垂眼掩去惊讶:“是。”
    萧窈道:“我的车坏了。既如此,少卿捎我一程如何?”
    青禾与六安面面相觑,没敢多言。
    崔循沉默片刻,低声道:“好。”
    这一路走来紧紧攥着的手终于松开,他原以为经此一事,以萧窈的脾性,再不会同他多说一句。
    以致于上了车,看着近在咫尺的萧窈,仍觉不真。
    “我有些生气。”萧窈道。
    崔循又是一愣。心口似是堵了什么,却又因从未有过这样的感觉,而不知该如何缓解。
    他无法指责祖父的不是,只道:“是我之过。”
    “我想了一路,还是气,所以……”萧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