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第103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萧巍自以为明白了他的用意,咳了声:“是我失之急切,冒进了。”
    他在山房喝完一盏茶,起身告辞。
    崔循送萧巍出了门,回身时,却瞥见远处的假山石旁似是有一熟悉的身影。
    “夫人在那里有一会儿了……”柏月轻声细语提醒。
    崔循瞥了他一眼。
    “非是小人怠慢,”柏月连忙解释,“实是去问过,夫人并不理会。”
    崔循没什么犹豫,从衣桁上取了鹤氅。
    途经梅林时,又折了枝梅花。
    此时已是黄昏,云霞漫天。
    白衣公子衣袂随风,臂弯间拢着枝艳丽红梅,缓步而来,像是画中的人物。
    萧窈散漫地坐在山石,偏过头,看他身形渐近。
    许
    是在冷风中坐了太久,那些惶然、烦闷,令她如鲠在喉的情绪竟逐渐平复下来。
    像是惊涛骇浪过后,苍茫一片的江河。
    “怎么独自在此?”崔循将鹤氅披在她肩上,指尖触及脖颈处冰凉的肌肤,不由得皱了皱眉,“便是有什么事,也不该这般轻慢自己的身体。”
    萧窈垂着的脚微微晃动,绣着翎羽的衣摆在风中铺开,像是振翅欲飞的鸟。听着他老生常谈的说辞,偏了偏头,轻声道:“崔循,我心中难过……”
    崔循身形一僵。
    自吵架闹别扭以来,萧窈便再没这样亲昵地同他撒娇,感到熟稔的同时,却又隐隐不安。
    他攥了萧窈的手,十指相扣:“是才从宫中回来吗?”
    她身上沾染了苦药气息,哪怕在此处坐了许久,依旧挥之不去。
    萧窈点了点头。
    两人之间并不曾谈过重光帝的病情。萧窈是不敢提及、无法面对,崔循对此心照不宣,荐医师入宫诊治过,也是报喜不报忧。
    见萧窈如此,便明白她心中已然接受这个事实。
    崔循不擅安慰人,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还记得从前有一回,应是母亲寿辰,我在这里闲坐,你带着大氅来赶我离开……”萧窈想起旧事,忽而轻笑了声,“我却央你带我来书房,讨了盏热茶。”
    崔循未曾料到她骤然提及此事,怔了怔,这才道:“是。”
    “那如今,你再请我喝一盏热茶吧。”萧窈说着,便欲起身。
    崔循却将那枝红梅放在她手中,俯下身,将她整个人抱了起来。
    萧窈身形本就生得娇小,落在他怀中,轻得像是片羽毛。又许是这些时日不曾好好用饭,而今着冬衣,竟与先前差不了多少。
    崔循下意识将她抱得愈紧,往书房去。
    房中燃着炭火,暖意袭来,僵硬的身体有所缓解。
    萧窈抱膝坐于蒲团之上,看向方才萧巍用过的杯盏,缓缓道:“阿父今日同我提及,说是将宿卫军给了陆氏,也没什么不好。”
    这是两人争执的源头。
    崔循斟茶的手一顿,惊讶看向她。
    “至于管越溪。他若在建邺,于你、于陆氏而言总是碍眼,也需得防他怀恨旧怨,做出些什么……”萧窈并没理会崔循错愕的神情,抚过衣摆上的绣纹,自顾自道,“可我终究欠他人情。想要修书荐他去湘州,帮晏游料理些杂务,你便不要再拦了吧。”
    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事端,在她三言两语间,悉数有了解决。
    崔循少有这般失态的时候,杯中茶水溢出,这才回过神。
    崔循垂眼看向书案上被茶水洇湿的纸张,其中有他为管越溪拟定的去处。打算过几日得空,亲去陆家说服陆简,先容管越溪入仕,过个一年半载纵是想除去此人也算不得难事。
    他并不在乎管越溪的死活,原不必这样白费周章,只是投鼠忌器,无法不在乎萧窈。
    奈何这番安排还没来得及开始,就先被截断。
    “谁向你搬弄是非?”崔循问。
    萧窈不躲不避看向他,叹了口气。
    崔循便问不下去了。
    因追根溯源,此事的确是陆简不对在前,而陆氏当年又将事情做得太绝。
    萧窈是个惜贫怜弱的性子,他从陆简口中得知管越溪与白家的关系时,便知道水落石出之际她会偏向谁。
    如现在这般将管越溪遣去湘州,而非与他针锋相对,要为当年旧事伸张,已是始料未及的结果。
    可崔循并未因此感到庆幸。
    他缓缓拭去书案上的水渍:“你应还有话要说。”
    “是,”萧窈眨了眨眼,“而今阿父身体每况愈下,我想先搬回朝晖殿,以便能够常去探看。”
    她自问已经将话说得足够委婉,换来的却是崔循毫不犹豫的回绝。
    “我从未拦过你回宫,今后便是日日去,也不会有人敢说什么。”崔循将洇湿的纸张随手撂开,“又何必大费周章搬回去?”
    萧窈并不争吵,只定定看着他。
    清澈的眼眸映出他的身形轮廓,那样近,却又仿佛隔着千山万水。
    “若由你回了朝晖殿,将来又要去何处?阳羡、武陵,又或是湘州?”崔循一一数着,又折下红梅细枝,为她簪在发上,“……你终究还是厌恶了我。”
    昔日上元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