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第11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最寸的是,那日温氏的郎君对答如流,两相比较高下立判。
    两家原就不大对付,明里暗里较劲。韦公遭了老对头的奚落,火冒三丈,也顾不得母亲的阻拦,当即把自家儿子从学宫叫回去责骂。
    又遣了他房中的美婢,断了银钱。
    说是何时学宫考教评了甲等,再予他。
    韦六郎被父亲新指过来的仆役严加督促,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倒真被逼出几分潜力,奋发图强起来。
    学宫这些个人实际斤两如何,萧窈心中都有数,头回见韦六郎被评甲等时,大为震惊,一度疑心是弄错了。
    叫人问过才知晓背后缘由,还曾当作笑话讲与重光帝听,说是若士族子弟个个都能如此,朝中便再不缺人才了。
    及至后来重光帝病情恶化,无暇顾及,此事便一度搁置下来。
    如今萧霁为储君,代重光帝出席朝会,与群臣议事,大半政务皆交到他手中。学宫那边便递了奏疏,呈请太子,重启每月的考教。
    萧霁从前对此有所耳闻,却未曾经历过,便特地请了萧窈过来问询。
    萧窈当初本就在栖霞行宫住过许久,哪怕是成亲后,重光帝每回往学宫去时她也总会作陪,故而对此再了解不过,萧霁请她来的确是找对人了。
    只是她心中别有顾虑。
    听了萧霁道明缘由后,并未立时回答。
    萧霁看出她的迟疑,问道:“阿姐是担忧我的安危?”
    见他挑破,萧窈无奈一笑。
    “我明白,阿姐是为我好。”萧霁道,“只是方才听谢卿提起,萧巍一行人不日便将离京,此行大可定在他们离开之后。”
    “何况前往学宫,有禁军侍卫随行,又可令宿卫军扈从……”
    他这么说,便是愿去。
    若换了崔循在此,兴许压根不会给他说这些的功夫,便会毫不犹豫驳回此事。
    可萧窈并不是这样的人。
    她听完萧霁的理由,垂眸想了会儿,同他约定:“你若当真想去,倒也无妨,只是届时须得由我安排。”
    萧霁笑道:“我听阿姐的。”
    萧窈饮茶润了润喉,将先前所问的考较章程细细讲与他听。
    萧霁听罢,沉吟道:“我才疏学浅,届时评判高下,只怕未必能服众。”
    “有尧祭酒坐镇,倒不必为此担忧。”萧窈眨了眨眼,“再者,必有人过了个年节便懈怠得不知东南西北,难以收心。改日我叫人问过学宫助教,知会你,只管抽他来问就是。”
    “只要多留些心,便知他们会或不会,都写在脸上。”
    萧窈自小不爱做学问,没正经念过几天书。
    哪怕嫁了崔循,耳濡目染,也没有一日千里的道理,单论学问其实不大拿不出手。
    但兴许是看得多了,眼力却颇有长进。
    她讲完,又令人将早前学宫数回考教的文章送来,叫萧霁得空看看,大略有个了解。
    待到离开时,已是黄昏。
    萧窈正要往议事厅去寻崔循,恰遇着来送文章的中书舍人秦彦,不由停住脚步:“是有何事?”
    若只是送东西这点小事,犯不着秦彦亲自跑这一趟。
    “臣过来,原是想请太子殿下三思……”秦彦听内侍传话,只知萧霁要调这些文章,猜出其中用意,这才亲自赶来
    想要劝说。眼下见萧窈自殿中出来,便知必是经了她首肯,稍一犹豫,改口道,“还请公主示下。”
    萧窈早前兴许会心血来潮,贸然行事,但到如今经历这么多,并不会只因萧霁三言两语便心软改主意。
    她的确有自己的打算。
    “阿霁此行安危,我会吩咐沈墉,由他率亲兵护卫。”萧窈不疾不徐道,“这是立储后太子头回驾临学宫,自当有朝臣随行,你只需拟好名单就够了。”
    秦彦应了声“是”。
    萧窈下了级台阶,额外提醒:“记得将桓维添上。”
    第108章
    与太子即将驾临学宫, 代重光帝考教的消息一并公布的,是此次随行官员的名单。
    桓维位列其中。
    他自己对此倒不意外,也不曾推诿, 平静应了下来。
    亲自前来知会的秦彦松了口气, 同他对视后, 不尴不尬地笑了声。
    毕竟桓维并非东宫属官,身上只领着闲差, 这事原用不着他随行。虽说也寻了个说得过去的由头, 但桓维又不是傻子, 岂会被轻易糊弄过去?
    这事归根结底, 是萧窈不信他。
    桓维当初从荆州来建邺, 是想着带一双儿女拜见曾祖, 待到在家过了年节便要启程回去。偏生不巧, 桓翁身体每况愈下, 他这个长孙总没有就此离开的道理。
    后来便是王旖之事。
    待到诸事料理悉数料理妥当,终于能返程时, 萧巍又奉江夏王之命来了建邺。
    这回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
    局势僵持着,未曾撕破脸,萧窈自然没办法明着限制他离开,但隔三岔五总会给他找些事情做, 绊着脚步。
    桓维对此心知肚明, 知道推脱不过,悉数接下。
    “这是早些时日公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