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第201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庆后头,是正三品的应天府尹朱大人。
    见着顾悄,长官十分和蔼客气,“贤侄一路辛苦啊。”
    说罢他揪出小猪,一巴掌拍向猪脑壳。
    “我这不成器的侄子,此行怕是给你添乱了。”
    “不能算添乱吧。”顾劳斯皮笑肉不笑。
    “我与子初鞍前马后协助太子治水,有才他啊,也没闲着,缠着牛灵台足足学了两个月掐算,哦不,治了两个月本经。”
    朱庭樟突然皮一紧。
    果不其然,顾劳斯接下来小报告打得行云流水。
    “如今他小有所成,既能卜出顾云佑这辈子除非死,否则考不上举人,不如叫他也替大人卜一卜官运?瞧瞧这往上窜一窜的转机在哪里?”
    府尹笑不下去了。
    碍于人前秀才打不得,他咬牙切齿,“好你个朱有才,有这功夫不如仔细算算,回去你要挨几顿打?!”
    朱大人穿的虽是常服,但李逵里也有见过世面的,早已认出他来。
    他们虽落后几步,听不清谈话,但见府尹不仅亲自来迎,待顾悄还甚是可亲,心中不由对这位小夫子愈发肃然起敬。
    某位大龄考生已是第三回赴考,他偷眼觑着朱大人,与身边人吹嘘。
    “那位便是应天府尹,正经的三品官,比咱们知府还高上两级。两京乡试提调官,如无意外,都是由府尹担任。”
    众生一凛,提调官?那可是乡试考场的现场总指挥!
    老考生摸着小胡子,意味深长道,“他同咱们顾小恩师,瞧着感情不一般呐。”
    众人循着视线看去,总指挥与小恩师相谈正欢。
    懂的,自然秒懂。
    一时间,一众乡巴佬与有荣焉,腰杆子都挺直了一些。
    咱也是老皇城里有靠山的人了。
    三品的光芒还没褪去,眼瞧着又来一老头。
    老头身高八尺,精神矍铄,自带不怒自威的气场,一出现就叫朱大人点头哈腰。
    众人隐隐听得朱大人唤了一声“顾总督”。
    哦豁,人虽然认不得,但这头衔如雷贯耳。
    能叫总督的,起码二品起步,而姓顾的总督,那更是从一品的副国级……
    嗝,人群里,不知是谁紧张地打起鸣儿。
    这大概是他们见过最大的官了吧……
    副国级果然老当益壮、气冲斗牛、非同凡响……以下省略一本褒义大辞典。
    顾冶领着顾云斐,亲赴码头是来道谢的。
    于公于私,近来顾准这一房都助他良多。
    不说先前县试保下他亲孙,单这次治水,先起民乱,后又丢了太子,这般失职失察,神宗一怒之下都没乱斩几个治水的,这就多亏了顾准老小在其中转圜。
    老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
    白花花的银子跟前,暴君也能有话好好说。
    赈灾的钱有人出了,重建的钱有人出了,甚至罪己诏里基层减负的钱,也一并都有人买了单。
    不止如此,甚至顾冶驻节淮安,奉命总理凤淮两地灾后事宜,所需疏浚运河、重修大堤的钱,也尽由南户部一力筹集。
    如此这般,神宗哪里好意思再提刀?
    顾冶虽瞧不上顾准那满肚子的心眼子,可也不得不服,论搞钱的手段,当世确实无人能出这对父子左右。
    只是总督他老人家万万没想到,今日码头如此热闹。
    替个后生接风还要排队:)
    好容易挤上前,他对小辈很是慈眉善目。
    “上月雅山来信,说此次治水,你与顾大人助他良多,可惜他父子二人领命西去甚是匆忙,未及答谢。近日又听闻顾尚书另有机务,恐你金陵无人照应,故而特意来信,托我代为接风。”
    雅山便是韦岑表字。
    能请动顾冶,属实出人意料。
    这些年两支顾关系微妙,这番总督不再避嫌,众目睽睽之下大大剌剌示好,也不知是做给哪方看。
    顾悄应答也圆滑。
    “族叔言重,父亲与韦老大人都是为国尽心,各尽所能,哪里谈得上一个助字?”
    说着,他望向顾家车马,歉意一笑。
    “您的心意,小子心领。只是家中已经安排妥当,还请族叔放心。”
    好在这位大佬也不耐烦同小辈墨迹,露个面意思意思就撤了。只留顾云斐下来,美其名曰你们小辈有话聊,叫他尽一尽地主之谊。
    朱大人忙着溜须,自也跟去共商“机要”。
    一时间,码头又成小辈天下。
    顾云斐比之前黑了不少,原先的休宁双壁,这会一会合,倒成了黑白双煞。
    学里他外向张扬,总压沉静不争的顾影朝一头,朱有才早就看他不爽,忍不住风凉道,“顾向风,你国子监读书,怎么读成这包公脸?”
    顾云斐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夏虫不可语冰,我这可是在淮安治水时晒下的伟丈夫勋章,与你这等只知朝神拜鬼的白面书生,没甚好说。”
    说着,他孔雀开屏似的挺了挺胸。
    许久不见,他拔高不少,也英武不少,已颇具顾冶风姿。
    说白点,就是糙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