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第277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胆小的,甚至已汗透重衣。
    额头渗出冷汗,也不敢抬袖擦拭。
    料峭寒风里,冷衣冷汗带起阵阵惊悸战栗。
    天威不违颜咫尺,这便是皇帝给新科进士上的头一课。
    礼毕,皇帝赐题。
    这场神宗有兴致,没有用读卷官提前拟好的题目,反而舔墨摇臂一挥而就。
    执事官吹干墨,恭敬将策题请到一旁太监高捧的题案上,他惴惴谢过君恩,这才亲自接过策案,高举至颅顶,由左阶而下,一直送到御道中。
    鸿胪寺少卿见到题,赶忙带贡士跪迎。
    向策案方向再行五拜三叩之礼,这才领着贡士分东西侍立。
    御道不长,可贡生们却觉那执事官走了许久。
    直到他将策案举送到丹墀东边提调官处,鸿胪寺卿终于奏告仪式结束。
    司礼太监再次鸣炮。
    皇帝便是在这炮声中退殿,文武百官也随之鱼贯而出。
    少了这群煞神,众生压力顿消,长长舒了口气。
    有些胆大的,还夸张地拍了拍胸口。
    这冰冷的考场,没有温度没有爱,饱受惊吓后也只能自己抱抱自己了。
    接下来就是正儿八经的考试时间。
    军校将准备好的试桌在丹墀东西两侧面北排好,礼部官散卷,贡士们须列班跪接,叩头就位,才能开始答卷。
    如遇到风雨,考桌则挪至奉天殿东西两庑。
    朱有才瞅了眼天气,这阴风阵阵怪冻人的,倒不如下点雨,还能借庑廊避避风。
    哎——
    怪他学艺不精,祈雨诀没掐成。
    殿试原本只考一题,作答时间甚是宽裕,至申时末交卷,足足留有八个小时。
    只是这科特别,另加一道农水策问,交卷时间也人性化地推迟至酉时末。
    宫里还贴心包两顿饭食。
    小猪原本甚是憧憬,这可是他生平第一次吃宫宴。
    就算是白面馒头,那也是皇家的白面馒头。
    可等他不慌不忙研完墨,定睛一瞧试题,登时如遭雷劈。
    这……这是个啥玩意?
    他一愣,竟直直愣了半个时辰。
    同他一样傻掉的考生,还不在少数。
    被试题骇到满头冷汗的,急得抓耳挠腮的,慌得坐立难安的,比比皆是。
    只因旁的考试,夭寿,这场考试,夺命。
    真真是要残害忠良啊!
    直到提调官实在瞧不过去,连敲三回警锣,慌得一批的贡生们这才稍稍冷静下来。
    眼见漏刻倒了几个来回,考生们终是豁出命去,开始有啥写啥。
    含泪答完真心话,他们扯着卷子如同嫁女般,拉扯几回才送往东角门的受卷官处,一步三回头地离场。
    考场大门外,似乎有什么洪水猛兽。
    贡士们无不惴惴,生怕门一开,接引自己的不是亲朋好友,而是罗刹无常。
    受卷官们看了齐齐摇头,这一届考生,心理素质真差。
    他们收齐卷子,即送往弥封官处糊名。
    与乡试、会试不同,殿试不另用朱笔誊录,糊名后直接送东阁读卷官处,以定高下。
    这也是为甚顾劳斯一直笔耕不缀,苦逼大伙儿练字。
    殿试其实字才是第一张脸。
    卷子入了东阁,读卷官们要花两日对所有试卷分甲,即将试卷分出一、二、三等,也即一、二、三甲,当然,最关键是选出呈皇帝“钦定”的前三。
    神宗最是乾纲独断,当然不会放任读卷官取状元。
    他往往要多看数份,以确定朝臣选出的前三是否含有水份。
    所以苏训的任务,就是从各读卷官送上来的优秀对策里,定下最后要呈御览的十五份。
    第三日,文华殿。
    草榜初定。
    早朝后,读卷官们各持一份试卷,东西序立,然后按官职高低依次跪在御前读卷。
    每读完一份,即由司礼监官将试卷呈上御案。
    神宗发须已尽白,精气神也大不如从前。
    本就苍老的脸上,透着一股行将就木的颓败之气,原本凌厉的眼周,爬满斑驳的老人斑。
    这次,他只听了三份,便罢手示意不须在读。
    “苏卿才学冠世,这三甲实至名归,朕信你。”
    骇得苏训一个激灵,心中暗暗叫苦。
    不是,陛下,关键是臣信不过自己啊!
    神宗可没心思关心苏训内心挣扎,只顾着唤裴岗,“尚书农水科如何?”
    裴岗暗暗叫苦。
    一来他学艺不精,治水对策他还能评个一二,至于劝课农桑、齐民数术,他也是两眼一抹黑。
    二来老大人只想明哲保身,可不想惹事上身,这时候点谁的卷,谁都要谢他八辈儿祖宗。
    于是,他愈发恭谨,弱弱提出建议。
    “农事水事,读卷官中皆无专攻,若以吾等妄断,毁人前途,实在于心不安,若因此使得陛下错失良才,更是愧对江山社稷。
    所以臣以为,不如还是以策分先后,再听从新进士志之所向,招揽专才。”
    神宗哪里听不出他那点小九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