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 第289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但是有一说一,想要发展社会公共事业,引进事业编制、推行体制改革是早晚的事。”
    他掰着手指头,“你看大宁科学院第一批占的是行政编,可这不是长久之计,等到这边人才机制理顺,专业人才跟行政力量还是得分流!”
    谢昭也不说话,就这样眼含笑意地看着他,直把顾劳斯看成个猴屁股。
    尔后他不紧不慢,提笔在折子上朱批一句“旁门左道,不可与之;此策虚妄,恐误国是,望陛下三思。”
    顾悄瞅着他下笔,满脑袋的鸡血突然冷凝。
    他反思刚刚那番话,确实毫不顾及大宁实际,过于想当然,这般端着现代人的优越感在旧时代翻天覆地,好像……是他自不量力了。
    小狗狗想到这,立马耷拉下耳朵。
    一股羞臊之意直冲天灵,他放下杯子,撇开眼赌气道,“你就笑吧,我本来就是这样一个……唔……”
    他余下的话被堵在口中。
    谢昭滚烫的鼻息喷在他脸上。
    他迷糊的想,平时那样温润的人,原来凑近了也是滚烫的。
    过来好半晌,谢昭才放开他,眉眼弯弯道,“你本来就是这样好的一个人,无论在哪都会发光,叫人目光不由追着你,久久难忘。”
    这不是校友们时常拿来夸他这个男神的词儿吗?
    咳咳咳……顾劳斯被自己的口水呛到,“大哥,你这商业吹捧一点诚意没有,词儿都能套错!”
    迷糊劲儿过了,他金刚怒目,拍案而起。
    “去去去,刚才你可不是这么说的,旁门左道、不可与之是吧?渣男,你都这么说我好几次了!”
    他这般容易炸毛,叫谢昭看的有趣。
    也不急着顺毛,只拎起科学院琐事与他闲聊。
    小狗注意力很快转移。
    他们这一科,有了科学院,便直接罢了庶吉士考试。
    翰林院?不存在的。
    大历三十六年恩科二十多进士还没消化完,翰林院书多人少都不够分的!
    吏部铨选?甭指望了。
    有谢大人在,吏部文选清吏司多了一条规定,基层工作经验成为每年大选、急选的必要条件。
    毕业分配只有两条路,一条进科学院深造,一条下基层历练。
    至于这基层有多基?
    据前线下基层的部分同志一线来报,他们其中一队去了云南边陲。
    孟芹死前,将陈氏私昧的铜矿位置画在纸上,交给了唯一的儿子。孟氏平反后,玉奴脱了贱籍,恢复本名孟时安,这张地图也重出于世。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货币危机,这铜矿非挖不可。
    是以第一队下基层的人,明着是赶赴云南土司支农支教,实则是领旨赴边寻矿去了。
    每日在蛮烟瘴雾里穿梭,一边同土司咿呀学语,一边与陈氏余孽斗智斗勇。
    必要的时候,还要背着炸药包,一路开山辟谷。
    咳,苦,真苦。
    传说的矿山并不十分难找,可这铜谁来挖,怎么挖,挖了又去哪里炼,桩桩件件都是大难题。
    小林画着满脸的迷彩,猫在山林里。
    他盯着不远处的黑矿坑,忖着下巴沉思:深山老林,人烟稀少,难为陈氏绑了这么些贫民、贱籍在这开山,可惜缺衣少食的,个个面黄肌瘦,一天也挖不出几十斤原石。
    这产量……实在感人。
    这么一想,陈大人掖着宝山搁方徵音跟前装乞丐,也不算全是骗人。
    另一队人也没跑远,就横渡了浅浅一条海峡,做了崖州超级稻第一批先遣队。
    海中孤岛,放眼望去一片荒芜。
    时勇贫穷的老家跟这一对比,都算中上富农。
    “有一说一,是因为我穷困潦倒才精准匹配到崖州的吗?”
    捏着入职报道单,时勇不由想起赴考前家中无米的窘迫。
    他握紧了拳头,黝黑的脸上透出一股子坚毅。
    “没关系,既然我们来了,一定也会让这里一起富起来!”
    领路的岛民投以一个看白痴的眼神。
    难怪新科进士能被派来这鸟不拉屎的流放之地。
    指望这地富起来?还不如指望下辈子投个好胎。
    崖州生活远比预想的要艰辛。
    南海气候湿暖,可旱地多水地少,红壤贫瘠不宜耕种。外加土著民口中可怕的夏季暴风雨,时勇要做的事太多了。
    画地围田,开渠引水,沤制底肥改土……
    做好一应准备工作,就等着第一批种子寄来,育苗插秧。
    忙活完一天的工作量,时勇眺望火红的夕阳,恍惚间产生一种错觉。
    “十年科举彷如一梦,要不是婆娘孩子不在身边,我都以为我从未中举,而是真真切切务了半生的农。”
    “没事别瞎做梦,咱这务的可是大宁的农,有编的,旱涝保收的那种!”
    同下基层的北方小伙拐了拐他,傻傻笑开,“嘿你还别说,果真是一行通行行通,俺这种地的水平马上要比俺爹强了!”
    时勇:……
    留在京城的,也不松快。
    深造有多难?难于上青天!
    科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