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竹碎玉 第104节(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吟着,秦彦却罕见失了礼数,主动开口相询:“殿下以为,此事当如何?”
    萧窈心中所想,与谢昭所提的意见不谋而合。只是合了奏疏,看向重光帝,尚未开口便觉眼中酸涩。
    “不必避讳。”重光帝神情温和,似乎并没将此事与自己的生死置于一处,从容道,“我这两日倒觉着身体有些起色,未必犯得上着急。而今议一议,只当是有备无患。”
    萧窈掐了掌心,压下心底的酸楚,尽可能平静道:“六叔为人与世无争,想来未必愿意与江夏王对上,趟这趟浑水。”
    “但他家中子孙众多。”
    “不若便依谢昭所言,从六叔膝下择一子过继,及早定了储君之位。便是将来江夏王真有歹意,名不正、言不顺的,礼法上便先站不住脚。”
    秦彦暗暗颔首。
    重光帝却不免犹豫:“十余岁的少年,如何能与虎狼之辈相争?只怕伤了性命……”
    他身为兄长,远比常人了解江夏王萧诲的心性与行事,只觉此事颇有风险。
    秦彦知晓这位圣上的脾性,时常既庆幸他宅心仁厚,却又甚是无奈。偏有些话不该他来说,只得求助似的看向萧窈。
    “若由江夏王坐上皇位,只怕贻害百倍。两害相权,自然应取其轻。”萧窈在心中反复思量过,而今并不犹豫,徐徐道,“何况倒也并非是要逼迫谁,大可问问六叔的意思,兴许众多子弟之中有情愿一博的。”
    秦彦道:“正是此理。”
    “前岁六叔来时,带了那个叫萧霁的孩子。我因阿棠与枝枝的缘故,与他有过往来。年纪虽不大,却进退有度,有自己的主意……”
    萧窈顿了顿,轻声道,“更何况,今时已不似从前那般艰难。”
    秦彦听出她话中深意,面露喜色:“公主之意,是说崔氏愿站在这边?”
    过继立储之事,决计离不开士族的支持。
    若是他们有意阻挠,明里暗里使绊子,便是重光帝真有此意,也未必能成。
    萧窈微微颔首,又道:“不独如此。朝中有秦舍人你们在,湘州还有晏游,皆是助力。”
    也正因此,断然没有弃子认输的道理。
    重光帝垂眼思忖良久,缓缓应道:“那便如你们所言。”
    秦彦来时的意愿达成,便没在此久留,多打扰父女两人。
    重光帝原想打起精神,亲自来写这封送给东阳王的书信,只是尚未提笔,便被萧窈劝下:“阿父只管说,我来写就是。”
    她并没要内侍来伺候,自顾自磨了墨,落笔纸上。
    写几句,待重光帝想想,又继续。
    与早前相比,萧窈的字称得上大有进益,工整娟秀,自有筋骨。许是与崔循相处日久,看他的字看得多了,潜移默化,细究起来竟也有三分相似。
    待到一封信写完,又取了重光帝的印玺来,稳稳当当按下。
    这半日下来,重光帝脸上已有倦色。
    萧窈妥善封了书信,向葛荣道:“扶阿父歇息去吧。”
    若依着往常,她会在此看上小半日奏疏,待到暮色四合,才赶在宫门落钥前回家去。
    往往时比崔循还要晚些。
    但念着崔循今晨不依不饶的叮嘱,稍一犹豫,还是没再多留。
    因落雨的缘故,天色格外昏黄晦暗。
    六安亦步亦趋跟着,打着伞。
    才出祈年殿,便遇着过来面圣的谢昭。
    他而今身着朱衣官服,在这晦暗的风雨之中,倒是抹不容忽视的亮色。
    萧窈停住脚步,颔首问候过,又道:“阿父才服了药歇下,你有何要事?”
    “是为萧巍入京之事。”谢昭叹了口气,面露无奈之色,“原该今日一早携奏疏前来面圣,只是偏生不巧,家中生了些事端,以致耽搁怠慢至此……”
    萧窈点点头:“方才议罢,已去信东阳。”
    她虽没明说重光帝用了他上书所提的建议,但这话一出,谢昭还是立时明白过来,微微笑道:“那便好。”
    萧窈正要离开,走得近了才发觉他脸颊添了道伤,不由得停住脚步。
    于谢昭出色的相貌而言,这道一寸长的伤倒如白璧微瑕,叫人看了,不由得暗道一声“可惜”。
    但萧窈更疑惑的是,他这伤由何而来?
    谢昭而今是谢氏金尊玉贵的公子,行走坐卧皆有人悉心照料,哪里会叫他身涉这般危险的境地?

章节目录